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
此外,国企市值管理被纳入考核,有利于加大国企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回报投资者。近10年市盈率百分位为33.91%,低于过去10年66%的时间,风险溢价百分位为71.04%,高于过去10年71%的时间。
就在近期,尽管国际油价有所下调,但今年以来整体上涨的态势依然未变,并于4月初,WTI原油(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5月合约创出自去年9月份以来新高润滑管理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面向大型企业推出的润滑服务解决方案,包含了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润滑养护服务、设备润滑工况检测以及润滑产品等整体服务。4月以来,包括央企、跨国品牌在内的各润滑油品牌均不同程度上调了产品价格,涨幅在2%~5%区间。润滑油行业价格连涨不止2024年,长城、昆仑等央企、美孚、壳牌、嘉实多等跨国品牌先后多次上调产品价格,自3月以来,润滑油产品连续出现涨价潮,多轮次小幅度推升油品价格。这已是中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年内第5次上调,调价后,92号汽油全面进入8元时代。
发改委油价5次上调国内,发改委4月16日24时再次上调油价,每升价格上涨0.16~0.19元,平均涨幅约为2.1%0.2%。同时,俄乌冲突、半岛矛盾仍在持续造成原油减产影响,美元强势带来的影响亦有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消退。推进重点江河湖库综合整治,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陈雷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全球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目前,全球有8.84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每年有5万多亿立方米水体被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突发频发并发重发趋势,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节水型社会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城乡饮用水水源、水质和重点地区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将得到有效治理。
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414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目前的8.77亿亩,占世界总量的20%,居世界首位。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行政区要严格年度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强化取水计量监管,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再审批新增取水。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陈雷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后水利部将重点推进六项工作: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陈雷说,目前我国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仍然偏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水利兴天下定,天下定人心稳。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水利部部长陈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必须加快用水方式转变,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陈雷强调,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严重的国家。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按照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依法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监控。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水资源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各流域、各省区市、各市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圈多,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第一天,我国纪念这个活动的宣传主题是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水利部部长陈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必须加快用水方式转变,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依法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监控。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第一天,我国纪念这个活动的宣传主题是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水资源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陈雷强调,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些地方水资源粗放利用的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全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有的地方出现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湿地退化等生态与环境问题。
在工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抓好钢铁、火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
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严重的国家。
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414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目前的8.77亿亩,占世界总量的20%,居世界首位。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圈多,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在城市生活领域,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减少跑冒滴漏。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水利兴天下定,天下定人心稳。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河道、渠系为主要输水载体,连通河流水系与沿途水库,实行调水引流、多源互补、丰枯调剂、以清释污,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8%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以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陈雷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后水利部将重点推进六项工作: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